七月的上海,热浪如灼烫的实体,空气稠密得如同吸饱了水分的棉絮,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烫的沉重感。在嘉定区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门球场上,青绿的草坪在烈日下几乎泛出白光,四片场地如同四个被点燃的熔炉。就在这酷暑中的赛场中央,一队队身着彩色运动衫的孩子们正俯身、瞄准、击球——他们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里摇曳,稚嫩而坚韧,仿佛大地上新生的幼芽,在酷烈中倔强地寻找自己的方向。
7月6日,“北虹桥杯”上海市青少年门球邀请赛在此处拉开战幕。九支队伍,一群主要由小学生和初中生组成的少年门球手,从浦东、嘉定、青浦、金山汇聚于此。场边,孩子们的家长紧握着水瓶和毛巾,目光追随着场上小小的身影。每当有精彩的击球掠过草坪,精准地撞向目标,那热浪裹挟的场地边缘便会迸发出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亲情的牵挂与赛场的热度彼此缠绕。
赛场上,高温对少年们是严酷的考验。比赛采用大循环制,意味着每支队伍要在一天内进行多场高强度对抗。汗水迅速浸透了孩子们单薄的球衣,紧贴在背上。每一次俯身瞄准,汗水便顺着发梢、脸颊滚落,砸在滚烫的草皮上,瞬间蒸腾消失。有些小队员脸庞通红,脚步却依然执着追随着门球的轨迹。场边,大功率风扇持续送出清风,盐汽水和防暑药品堆放在醒目处——这些是赛事组织者对抗酷暑的精心安排。场边一位母亲的目光片刻不离孩子,她手中的扇子,几乎片刻未停地摇动着,仿佛要将天地间所有的清凉都汇集到孩子身边去。当最小的队员踮起脚才勉强够到球槌,奋力击球时,那专注的眼神和笨拙却认真的动作,让热浪喧嚣的球场瞬间静了一瞬。场边一位父亲透过镜头凝视着孩子,他轻声说:“汗水滴下的地方,都是他们生命的地图——此刻的坐标,刻着门球场。”
经过一天鏖战,冠军终被浦东新区高东一队摘得,华中华宇队与金山廊下中学队分获亚军、季军。傍晚时分,颁奖仪式在热意未消的球场上庄严举行。参加颁奖仪式的嘉宾领导有: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副局长徐葵、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商丽萌、上海市门球协会副会长印晓华、上海艺嘉口腔门诊部总经理占志坚。
颁奖仪式上,裁判长熊育超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布了比赛成绩,当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副局长徐葵将沉甸甸的冠军奖杯递到高东一队队长手中时,那孩子脸上汗水未干,笑容却如同被阳光洗过般灿烂。每一块挂上少年颈项的奖牌,都在夕阳余晖里无声述说着汗水结晶的故事。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商丽萌为亚军获得者华中华宇队颁发奖杯、奖牌和礼品;上海市艺嘉口腔门诊部总经理占志坚为季军获得者廊下中学队颁发奖杯、奖牌和礼品;上海市门球协会副会长印晓华为获得四至六名的门球队颁发获奖礼品;上海市门球协会副秘书长程鸣为获得七至八名的门球队颁发获奖礼品。
另有五名裁判员方芳、陈国芳、李菊芳、武锦、甘秋英被评选为“优秀裁判员“,由裁判长熊育超为他们颁发获奖证书。
当金红色的晚霞温柔覆盖了白昼的灼热球场,那些汗水浸透的球衣、晒红的小脸,连同场边家长摇动的扇影,渐渐融入了暮色。但少年们击球的脆响,却仿佛仍在热浪余温中回荡——这声音渺小却执着,最终汇入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宏大节拍。
门球滚动的轨迹,正是少年们延展的生命线——那些被酷暑磨砺过的专注眼神,终将穿透岁月,成为支撑城市体育天空的年轻脊梁。一代人的热爱悄然扎根,上海体育的未来便在这热浪与汗水浇灌的土地上,静待参天。